一九五四年底,美國波士頓的默裡醫生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同卵雙胞胎之間的活體腎移植手術,使病患多活了八年,至今全球已有七十餘萬絕症患者接受過器官移植治療。
●《赫爾辛基條約》:器官不能買賣
一九七零年代國際社會制定了《赫爾辛基條約》,明確規定器官不能買賣,不少國家還制定了器官移植法,嚴格規定判斷腦死亡的醫生與參與移植的醫生是兩套系統,以防為了移植器官而任意判定腦死亡,然而大陸至今沒有完善的腦死亡判定等相關立法。
在捐獻的器官中,除親朋好友間的活體捐贈外,國外供體主要來自腦死亡者:即全腦功能不可逆轉的永久喪失,但仍被維持呼吸,因為當人停止呼吸十五分鐘後,其器官就會隨之死亡而無法用於移植。要保證移植成功,首先得及時將器官保存在特製的低溫灌洗溶液中,並必須在有效的缺血時間內完成移植手術,一般腎臟的冷缺血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肝臟不超過十五小時,心臟不超過六小時。
●人體天生免疫機能對外來器官排斥
由於人體天生的免疫機能,能對外來「非己」器官加以識別、控制和消滅,從而導致移植失敗。
人體主要有二大類抗原:ABO血型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他們之間能組合形成兩百多萬種不同的抗原。除非同卵雙生子,人群中很難找到完全匹配的供體和受體,目前臨床上只要HLA基本匹配就可做移植手術,但術後必須終生大量服用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在中國大陸,平均腎移植手術費十五萬元人民幣,但以後每年還需花費十多萬元的維持藥費,一旦停藥就會導致器官死亡或人體死亡。
●移植前需要做的匹配測試
移植前需要做的匹配測試包括:一、血型要相容;二、淋巴細胞毒性試驗必須是陰性,即細胞殺傷率應小於10%;三、群體反應性抗體(PRA)也應小於10%;四、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LA):相同位點越多越好。
人體HLA類型有常見、少見、罕見之分,常見的HLA分型在三百至五百人就可找到一個相同者,其餘則是萬分之一、甚至幾十萬分之一的概率。據美國「全國骨髓捐贈計畫」(www.marrow.org)網站提供的HLA匹配資料,大約四千個捐贈者中有二百個能成為潛在的供體(匹配率5%),而在這二百個潛在供體中,只有大約四點五人能較完全的匹配(匹配率1%)。
由於手術後持續不斷的使用免疫抑制劑,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HLA不完全配型帶來的排斥反應,這為提高器官匹配率帶來了可能。比如腎移植一般需要六個點的HLA匹配,但大陸基本上有四個點匹配就可進行移植。目前大陸臨床移植界認為,直系親屬之間的器官匹配率為50%,普通人群為20~30%。
從手術難度來講,假如腎移植為十,心臟移植則為二十,肝臟移植高達六十,一般所說的肝移植都是全肝移植,因為肝臟移植難度較大,除非二零零七年後特別註明的親屬間活體肝移植。但由於肝臟是「免疫特惠器官」,相對而言容易匹配,故肝移植尋找器官最容易。